自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2009年發明比特幣後,區塊鏈技術大受關注,作為去中心化、獨立、安全的技術,區塊鏈可支援存儲、驗證、傳遞和交流等多項技術方案。區塊鏈是一種「將資料寫錄的技術」。如同前述,區塊鏈起源於中本聰 ( Satoshi Nakamoto )的比特幣,因此區塊鏈就是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資料庫」,透過集體維護讓區塊鏈裡面的資料更可靠,或是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個全民皆可參與的電子記帳本,一筆一筆的交易資料都可以被記錄。 區塊鏈技術可以說是互聯網時代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創新技術,依靠複雜的密碼學來加密資料,再透過巧妙的數學分散式演算法,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的前提下讓使用者達成共識,以非常低的成本解決了網路上安全信任的問題。近年,區塊鏈應用更改變日常業務的方式,其中包括以下4個應用。
區塊鏈的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是區塊鏈中一種制訂合約時所使用的特殊協議,主要用於提供驗證及執行智能合約內所訂定的條件。 智能合約中內含了程式碼函式,亦能與其他合約進行互動、做決策、儲存資料及傳送以太幣等功能。Chris DeRose在《American Banker》說:「智能合約能夠執行任何合約條款的自動電腦程式。」企業將能夠使用智能合約來繞開法規並降低成本,而且,智能合約是無法被刪改。透過運行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平台,應用程序完全按照編程自動運行,不會造成停機,審查,欺詐或第三方乾擾的可能性。
區塊鏈存儲
區塊鏈存儲是一種去中心化機制,可以替代傳統的集中式雲端存儲。透過區塊鏈,數據可以安全地存儲在分散式網絡中,這種分散式的架構,可以透過優化全球用戶未使用的硬盤存儲空間來保存文件和重要文檔。 Storj是一家提供安全的雲端儲存同時減少依賴性的公司。 Storj的創始人Shawn Wilkinson告訴VentureBeat:「僅使用多餘的硬盤空間,用戶就可以將傳統雲儲存300倍。」全球在雲端儲存上的花費超過220億美元,相信區塊鏈應用後,可以顯著降低公司和個人用戶存儲數據的成本,同時,提高收入來源。
區塊鏈與供應鏈
Phil Gomes在Edelman Digital說:「我們購買的大多數商品不是由個別公司負責,而是由一系列將零件製造商(例如,鉛筆用石墨)出售給組裝公司或銷售製成品的公司。問題在於,如果這些零件失敗,銷售製成品的公司品牌將受影響。」使用區塊鏈技術將主動提供數字化和可審計的記錄,向利益相關者顯示每個零件和產品狀態增加的步驟,有助監測和控制程序,保障產品質素。
員工薪酬
區塊鏈技術源於比特幣。Geoff Weiss說:「如果您的公司定期向外國員工支付工資,那麼將比特幣納入工資核算可節省大量成本。」聲稱是世界上第一間以比特幣支薪的公司Bitwage說:「比特幣能避免與匯款相關的昂貴費用,並節省資金在銀行轉移的時間。」 作為記帳系統,比特幣不依賴中央機構發行新錢、維護交易,而是由區塊鏈完成,比特幣結合P2P對等網路技術和密碼學原理,來維持發行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由此可見,區塊鏈的應用將不斷增長。至今,已有超過1200項區塊鏈專利文件,區塊鏈將成為未來業務的新趨勢。
資料來源:TheEconomist